“批發商”將被淘汰,取而代之的是服務平臺
2020-11-03 來自: 廈門良聯織帶飾品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:99
隨著改革開放后,生產制造業的快速發展,市場商品的逐漸從匱乏到豐富。
但當時互聯網和物流還在萌芽期,廠家的產品想要下沉市場,就要借助批發商去做流通。
因此在90年代流傳一句話“要想發做批發”,可想而知,批發是當時非常賺錢的。
不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,隨著互聯網和物流的興起,以及市場產能過剩和嚴重的同質化,整個市場都在去中間化。
廠家可以直接通過電商、直播帶貨、分銷拼購等多種銷售模式去賣貨。在這種競爭格局下,批發商想要生存,必須要做好3個轉變!
1、學會平臺盈利思維
2、把流通變成服務
3、把賣貨變成賦能
一
每個行業被市場淘汰,都有一個共同原因,就是他們的價值被新的物種所替代。
現在廠家和終端商,都想砍掉中間商,就是因為今天的批發商沒有任何價值了。
廠家可以直接通過電商銷售,把產品直接銷售給消費者,終端零售商也可以通過各種,2B電商平臺去采購商品。
難道批發商只能坐以待斃嗎?當然不是,未來可以把批發賺差價,變成平臺盈利思維!
這種平臺思維,并不是說把打造一個和阿里巴巴那樣的2B電商平臺,而是要具備上下游整合的能力,幫助兩者實現盈利。
比如在傳統的經營模式中,批發商從廠家進貨50元的產品,會直接加價20元,以70元的價格批發給終端客戶。
但在平臺經營思維中,我們要做的是上下游的連接,不再靠差價盈利,而是靠扣點和服務盈利。
可以把從廠家進價50元的產品,變成60元進價,讓廠家多賺10元錢,同時以60元的價格批發給終端商,讓終端商少花10元錢。
那么我們從哪里賺錢呢?每銷售一件產品,收取廠家出5%-10%的扣點,作為服務費和儲運費。
二
當然把批發變成平臺只是開始,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整個更多的上游資源,積累大量的終端客戶。
那么積累大量客戶以后,不但要幫助終端商優惠供應鏈,降低進貨價。更關鍵的要賦能終端商,幫助她們提升營銷能力,做互聯網轉型。
這樣做是因為,現在大部分的終端商在疫情過后,都將面臨嚴重的生存困局。
如沒有客流量、無法提升業績、更不知道如何做線上的轉型,這樣會導致大量終端商倒閉。
因此批發商想要生存,就要把賣貨變成服務,幫助終端商提升經營能力。
在疫情常態化下,首先要通過互聯網賦能,幫助線下的實體零售店,打造線上與線下模式。
可以通過本地服務平臺引流(入住團購)、通過線下獲客,提升實體的客流量以后,可以通過會員營銷、節日營銷、新品活動、尾貨促銷等當時,增加新客。
同時也可以把已經成交的客戶導入社群,做老客戶的沉淀??梢酝ㄟ^社群為老客戶,提供福利(紅包、新品折扣),提供服務(新的生活方式,需求解決方案)。
就是先幫助終端把賣貨變成經營人,給終端帶來生機,提升批發商的生命力。
那么這樣不僅終端商離不開經銷商(批發商),廠家也離不開經銷商。
有朋友可能會說,廠家可以直接跳過經銷商和終端商,通過直播、電商去賣貨??!
其實真正做個電商的廠家都知道,在流量紅利銷售以后,由于推廣費用太高,大多廠家都在虧本賺吆喝。
直播帶貨也是一樣,與KOL(大V)合作,不僅坑位費和扣點太高,而且最終還會導致大量的退貨和損耗。所以真正有長規劃的廠家,還是愿意與傳統的經銷商合作。
三
看完上面的內容以后,如果我們停留在一個層面去考慮問題,可能會感覺只是未來生存,所施的下策。如果我們在第二個層面考慮,則會發現真正的目的是未來長久的布局。
但大部分人都停留在開始和第二個層面,其實正在有睿智的商人,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實現第三個層面的目標。
就是當我們通過前期的鋪墊,整合了大量的上游資源,積累了大量的下游客戶以后,可升級成為品牌商,去賦能零售商。
如何賦能呢?
可以在市場上找一些,無法盈利的終端店,可以通過供應鏈優勢直接為他們免費鋪貨,然后盈利以后大家一起分潤。
同時要通過品牌賦能,幫助終端店升級品牌形象,幫助實體店提升品牌溢價能力。這樣相當于借助別人的資源,實現自己的品牌化轉型。
有了品牌效應以后,可以把賣貨變成賣加盟,有了大量的加盟商深度合作客戶以后,就可以實現盈可持續化盈利。